一口下肚短线配资网,24小时排出40% “肠道垃圾”,比每天跑步5公里还管用!
这组让人惊掉下巴的临床数据,将被嫌弃“土到掉渣”的——红薯,再次推到了聚光灯下。
事实上,在上个世纪的营养结构里,红薯曾占据着半壁江山。从东北拔丝地瓜、河南烤红薯到福建番薯丸、广东红薯煮糖水……堪称小吃届的“全能选手”。
不过因为“含糖高”、吃完“响屁多”一度被打入冷宫,甚至几毛一斤都没人要,只能拿来喂猪。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其“通肠”、“护肝”、“美容”等诸多健康益处,这个“浑身是宝”的小家伙又重新被端上老百姓的餐桌。
01、研究发现:红薯24小时可清理40%肠道垃圾
实验中,日本科学家以便秘人群为研究对象,连续三天每日摄入250克蒸红薯,观察统计显示受试者在24小时内“肠道蠕动速率平均提升34%,肠道残渣排出量增加近40%”。
众所周知,不少人在遇到便秘时会选择开塞露或泻药,但这种暴力干预排出的主要是水分和部分可溶性纤维。真正影响肠道健康的,是长时间堆积在肠道褶皱深处的难降解物质。
在这项研究中,科研人员将“肠道垃圾”精确定义为未完全消化的膳食残渣、脱落的肠道上皮细胞和部分代谢产物,是最为顽固且危害更大的“体内包袱”。
红薯之所以被称作“肠道清洁工”,秘密就藏在它丰富的成分里。
首先,红薯含有一种罕见的抗性淀粉RS3。一方面扮演有耐心的“健身教练”,让肠道肌肉群自己动起来;另一方面还作为食物帮助肠道菌群释放丁酸等短链脂肪酸,修复肠道黏膜。
其次,红薯富含膳食纤维,且水溶性和不溶性两种都有。这些纤维本身不能被消化,但吸水膨胀后能软化粪便,让排便变得更顺利。此外,可溶性膳食纤维还能在肠道里形成凝胶状物质,包裹多余胆固醇、重金属离子将其一并带走,又被称作“肠道吸尘器”。
再次,红薯还含有名叫叶黄素结合酯的类胡萝卜素,其可以调节肠道屏障的通透性,降低肠道黏膜的慢性炎症水平,对于改善慢性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非常重要。
02、吃多了成“屁王”?科学家找到解决办法
回到生活中,红薯便宜、味甜还抗饿,是老少皆宜的美食。但很多人不喜欢吃,纯粹是因为吃了之后会——不受控制地连续放屁。
营养学家对此解释称,就像健身第一天会肌肉酸痛,吃红薯胀气则是不适应健康饮食的表现。一个被高蛋白高脂肪饮食“喂养”了五六年的肠道,突然被丢下一颗富含抗性淀粉和膳食纤维的“红薯炸弹”,各种肠菌有了食物后迅速增殖,产气量也就因此大增。
如果吃完红薯后就宅在家里倒还好,对于必须出门的打工族,那些重要会议和客户恐怕都很难全程参与、陪伴了。为此科学家们另辟蹊径,找到了一个更便捷、人性化的解决方案。
来自香港生科企TS的研发团队,将红薯抗性淀粉被肠道菌群发酵释放的短链脂肪酸——丁酸,复配占健康人体丰度3-5%被称作“万能菌”的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,研制出的新型护肠成果“畅贝清”。既能替代红薯的作用,又可完美避开肠菌增殖和发酵过程大量产气的问题。
资料显示,凭借“调节肠菌平衡、长效提升代谢、靶向溶解脂肪”等,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还被学术界和商业界称作瘦身菌、代谢菌。
据魔镜数据,“畅贝清”在京/猫等平台上架后,迅速获得从都市白领到县城贵妇等中年群体的追捧;最新画像显示,在良好口碑和社交送礼等加持下,“畅贝清”已开始向有瘦身需求的年轻群体和肠道虚弱的老年群体传开。
03、不止通肠促排,红薯还能“护肝”“美容”
近年来,红薯越来越多的作用逐渐被揭开。一项新研究发现:红薯含有一种天然脂肪代谢调节剂——胆碱,可帮助脂肪在肝脏中分解与转运,未来或被用于脂肪肝等慢症的治疗。
事实上,红薯自古就是老百姓身边最靠谱的“食疗型选手”之一。《本草纲目》里对其记载道:“甘,温,无毒,益气力,补虚损,强肾阴。”除了通便,它还能带来不少意想不到的好处。
一是稳定血糖。红薯虽然是碳水食物,但它的升糖指数比白米饭、白面包低很多,吃了之后血糖不会飙升那么快。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,红薯是个不错的替代选项。
二是增强饱腹感。红薯的纤维让人吃起来更有满足感,不容易饿,有助于控制总摄入量。对于想控制体重的人,不妨把红薯当成主食的一部分。
三是美容护肤。红薯富含β-胡萝卜素,这是一种抗氧化物,能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,对皮肤、视力都非常有益。同时,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,也能帮助皮肤更有弹性。
参考文献:
[1]王军,刘慧,李晓东,等. 红薯抗性淀粉对肠道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[J]. 食品科学,2024,45(11):230-237.
[2]张琳,陈静. 红薯膳食纤维对肠道菌群调控的研究进展[J]. 食品与发酵工业,2023,49(20):290-296.
[3]刘志英,王艳. 膳食纤维促进排便的机制研究[J].中国营养学报,2025,47(01):58-63.
(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,如因图片使用侵犯了他人的版权或其他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。)
趣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